cn / EN

校园动态/ SCHOOL INFORMATION

校园新闻

首页-校园动态 - 校园新闻 - 心理驿站 | 阳康、阳过或阳敌,保持健康生活节奏更加重要

心理驿站 | 阳康、阳过或阳敌,保持健康生活节奏更加重要

时间:2022-12-17 来源:佛山梅沙双语学校

正文共:4112字

预计阅读时间:16分钟



MENTAL HEALTH

尊敬的家长、亲爱的师生们:

在国家疫情防控“新十条”下,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也在进行进一步优化。在此阶段,每个个体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都应做好自身个人防护。

近期,我们留意到一些学生、老师、家长未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目前的防疫措施,由此出现了不同的担心,比如听到身边的人一个个变成“小阳人”,就开始害怕担心下一个就是自己了!持续不断的恐惧感、焦虑感喷涌而来,我们内心be like:

我可不能阳啊!

莫非我已经阳了,只不过是无症状!

我怎么还没阳?

别着急,不论是否“阳”,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依然得继续,为此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为大家提供了一份“阳光指南”,这份指南适合所有因担心自己变成“小阳人”而焦虑或已经是“小阳人”的人士阅读。 


一、心若向阳,不惧变“阳”

虽然目前仍旧无法充分了解奥密克戎后遗症,但从已有的全球报告情况看出,焦虑、抑郁、失眠、记忆力下降等等内化心理健康问题是更加常见的现象。

近期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显示:疫情相关的压力源确实会改变青少年的大脑,可能使他们的大脑结构比大流行前的同龄人的大脑看起来要老几岁。但到目前为止,这种大脑年龄的加速增长只出现在那些长期经历逆境的儿童身上(如暴力、忽视、家庭功能障碍等)。由此发现,其实更加重要的是为孩子、也为我们自己营造一个更加积极、温暖、包容、正向的心理环境(家庭&校园),摒弃暴力专制或冷漠忽视的教养方式,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感受并且成为彼此情绪的“容器”

今年一项对上海学生疫情下心理变化的研究也表明:当学生得到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和社交活动时,疫情造成的压力、焦虑和抑郁都随之减轻了。这也提示我们保持高水平的人际交流和社交状态,无论是线上或线下方式,多聊聊天,用“话聊”就可以有效解除疫情压力。


二、与“阳”同行,我有妙招

当发现自己变“阳”或者总是处于担心自己什么时候变“阳”的状态中时,你可能会有不同的情绪,不同人也会出现不同的情绪,但所有情绪都是正常且真实的,花一点时间留意自己目前的感受(最常见的就是焦虑)。

(一)你可以采取以下行动管理这些情绪:

当我们确诊时,我们通常都会感到恐惧或焦虑,这是人之常情。这些感受通常伴随着心跳加速、头晕、冒汗、肚子痛等身体感受。你也可能留意到自己的脑海出现许多对目前情况的担忧。

如果可以的话,尝试留意自己出现的焦虑。很多时候,当我们能分辨出自己所担心的事情时,我们就能更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,或更有效率地处理这些忧虑。

变小阳人后的常见担忧可能包括:

① 担心身体不适或病重

 担心变“阳”后心理的极度不适感

③ 担心影响身边的人(尤其是较容易受影响的老人及幼儿)

④ 担心在医疗系统无法负荷的情况下寻找治疗

⑤ 担心隔离安排

尝试分辨出你真正的忧虑,并通过解难方式来协助自己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。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脑海中常常出现“假如”的假设性情况而让自己感到不知所措,导致自己无法分辨真正担心的事情,并阻止我们采取有用的行动。以下方式可能帮到你:

· 通过官方平台了解奥密克戎的症状,确保清楚这些症状出现的时候自己能够及时寻找治疗

· 有备无患:根据官方推荐药物清单及时储备药物

· 写下自己出现的焦虑

· 将这些焦虑依照最影响你的次序排列,例如:

“如果我要去医院,我会很担心我的孩子会怎么样。谁会照顾他们呢?他们可以留在家里吗?”

“他们如何继续网上课堂?我的狗会怎么样?那些与我曾接触的人又会怎么样?“

当你分辨出这些忧虑时,你可以透过计划下一步来解决你的忧虑。这样能让你感觉自己正在采取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。记住,当我们觉得自己失去控制时,感到忧虑是人之常情。尝试尽最大努力与这些忧虑共存,但不要试图控制他们。

(二)管理焦虑的生理症状与恐慌

如果你对目前状况感到不知所措,并出现生理症状(例如头晕、心跳加速、呼吸加速、手心冒汗等),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你控制这些生理症状:

① 深呼吸。深呼吸能增加体内的氧气,并传送信号至大脑去缓和我们的生理症状,让我们平静下来。

 尝试通过情绪着陆(Grounding)技巧来帮助自己回到当下。虽然这些技巧不会消除你的忧虑,但它能让你感到踏实,更有能力作出行动。一些简单的技巧包括:使用你的五感(五看四听三触二味一嗅)来回到当下:数五件你所看见的事物、四个你所听到的声音、三件你能触及的物件、两个你能尝到的味道,一样你能嗅到的气味。

③ 使用放松技巧来平复焦虑带来的身体反应。你可以通过一些影片来进行不同的放松练习,如渐进式肌肉松弛练习,这些放松练习将可以舒缓你的起伏反应并平复你的感受。


(三)避免自己掉进思想陷阱:

压力大的时候,我们的想法会变得非常消极,也可能掉进常见的“思想陷阱”,这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想法产生急剧变化,处于极度消极状态。下方整理出了常见的几种思想陷阱:

① 灾难化---将事情看的过分严重,只看到事情最差的结果。

比如:“疫情永远都不会好转。”

精神过滤—直专注事情的一部分并忽视其它部分。通常只看到事情的负面而看不到或忽略其它部分。

    比如:变阳了只有糟糕的结果跟体验。而忽视了:“这个时间正好让我开始关注我的身体健康。”

③ 非黑即白,只看到事情的最极端,“事情只有对或错,好或坏”。认定事情没有灰色地带,将事情想得非常绝对,例如“总是”、“从不”

   比如:我总是这么倒霉,所以才会感染了。

④ 标准过高:认为事情“应该”或“必须”完成,以某种方法完成,并严谨遵从一些规则,这些规则对自己来说不是合理的要求。

   比如:我必须尽力,我不应该有任何的错误。


你也或许会因为其他人对你确诊的态度而感到沮丧或不耐烦,例如确诊后因为医疗系统负荷太重而无法获得适当治疗或者安排。

如果你感到沮丧: 理解自己感到沮丧也是人之常情,尤其是面对这样的处境。尝试包容这些情绪,并寻找适当的方法来协助你保持镇定。一些建议包括:聆听令自己放松的音乐、与能理解你的朋友或家人倾诉,暂时沉醉在一本好书或电视剧中。

           
东莞日报

三、"日常"的力量让我们

回归"福流(flow)"

疫情下,我们可能都忽视了“日常”的力量,在面对焦虑、抑郁、恐惧这样的负面情绪时,我们的日常生活节奏可能也受到了冲击,与其从情绪入手,维护和改善生活日常(daily routine)更能形成我们最坚实的铠甲——稳定的家庭日常秩序能够让儿童更有安全感,更为稳定的“活动-休息”周期的节律,能够让心境更加稳定、主观孤独感降低、主观幸福感更高。当我们组织好自己,知道将要发生什么时,就能更加从容地对抗心理状况中那些负面的症状和想法。

南加州大学社会心理学家Wendy Wood说:例行的日常能够帮助我们以最小的压力度过一天。另一句很妙的话是“Wake up and smell the routine”醒来然后品味日常。觉察日常、回归日常、拥抱日常、品味日常,我们就有了“心有猛虎,细嗅蔷薇”的那番从容格调。


找回生活秩序感的小tips

动动身体,换换脑

· 打扫房间&整理桌面:不一定要打扫装饰得多么精美,而是在整理归置的过程中,找到内心的秩序感,平复焦躁的心绪,景净人亦静。

· 出去散散步:出门晒晒太阳,遛遛狗,遛遛猫,或者享受被它们遛,感受日照,感受冬天里来自阳光的温暖。

· 健身运动:选择一两种喜欢的运动并保持它,或者选择在家拉伸,让运动帮助我们释放内啡肽,它能让我们开心起来。

· 保湿补水:缺水可能会让人疲劳、焦躁、难以专注,根据自己的身体感受适量补水,包括喝水和冬天的室内保湿。

  动动笔头,动动心

· 写写待办清单 to do list:给自己的生活增加结构感和目标感,flag倒了没关系,立flag本身就很快乐不是嘛。

· 学习新的东西:每天学习新的知识,让大脑保持活力,家长和老师们也要每天找寻新的知识,哪怕是学做一道新菜,自主学习的过程会让我们年轻。

· 高级生活玩家可以解锁:用社会节律指标(SRM)跟踪记录日常生活。人际与社会节律疗法(IPSRT)中提到一种调节日常生活的方法:记录每天的活动,并根据每天相同或相近时间发生的事件数量进行评分。例如,如果你每天早上都是7点钟起床,这就可以计入到你的社会节律指标得分。这样的节律事件还包括:

⭐ 每天离开床开始活动的时间和就寝睡觉的时间

⭐ 每天第一次开始和他人互动聊天的时间

⭐ 每天开始从事主要活动的时间(学习、工作)

⭐ 每天吃早饭、午饭、晚饭的时间

⭐ 每天开始进行运动或娱乐活动的时间

如果这样的节律事件越多,那么指标得分越高,提升这一节律指标,就能获得更好的睡眠和更少的抑郁。

 

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

如果已经“阳过”,如何更好“阳康”?

除了科学的用药措施,在等待恢复的过程中,我们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绪,这些情绪是正常而真实的,我们正好需要花一点时间来好好留意目前正在出现的感受。

恐惧和焦虑是最常见的感受,这些感受可能表现在心跳加速、头晕、冒汗、肚痛等身体感受上,以及脑海中的惊惧和担忧。面对紧张,如果我们急切地要做什么的话,那就是调整自己的呼吸,将双脚踩实在地面上,感受我们此刻在地面上踏实的存在,进行自我的心灵着陆。

当然我们也可能会感到沮丧或内疚,尽管已经花了最大努力做了防控措施,但仍然遭遇了影响。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提醒自己:感染阳性并不是你的错。正如其他很多事情一样,确诊并不完全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中,我们无法百分百预防。我们不必感到内疚或无助,我们更多的是可以回到接下来可以去尝试的活动:定时喝水、摄取足够的营养、冲热水凉、聆听古典音乐、练习正念、通过线上向亲友倾诉、计划好自己的生活。时刻观察自己的身心状态,有必要的话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。


References

Drew P. Cingel, et al, U.S. adolescents' attitudes toward school, social connection, media use, and mental health during the COVID-19 pandemic: Differences as a function of gender identity and school context, PLOS ONE (2022). DOI: 10.1371/journal.pone.0276737

Frank, E., Swartz, H. A., & Kupfer, D. J. (2019). 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rhythm therapy: managing the chaos of bipolar disorder. The Science of Mental Health, 257-268.

Heintzelman, S. J., & King, L. A. (2019). Routines and meaning in life.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, 45(5), 688-699.

Ian H. Gotlib et al, Effects of the COVID-19 Pandemic on Mental Health and Brain Maturation in Adolescents: Implications for Analyzing Longitudinal Data, Biological Psychiatry Global Open Science (2022). DOI: 10.1016/j.bpsgos.2022.11.002 , doi.org/10.1016/j.bpsgos.2022.11.002

Lanza, H. I., & Drabick, D. A. (2011). Family routine moderates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ld impulsivity and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symptoms.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, 39(1), 83-94.

Yuanyuan Yin et al, High-level social support alleviates the negative effect of life stress on postgraduate students' mental health during campus enclosed management of the COVID-19 Omicron pandemic, Stress and Brain (2022). DOI: 10.26599/SAB.2022.9060022




文案/排版:王婷婷、吴思远/Goyi

配图:佛山梅沙双语学校